2)第三十一节 大敌(上)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通过重庆时,万县的明军水师都要全面动员,而且还要跟着明军的船队前往叙州,以便保护它们回航;这一次次兴师动众,让明军的花费、损耗远比清军要大得多,在明军一趟趟徒劳无益地奔波于长江上时,清军可以加强训练,用节省下来的钱制造更多的弓箭和船只。在李国英看来,这种航运是成都和万县难以长期承担的包袱――就凭万县和只有二十万人的成都,李国英认为这种持续不断的动员已经让他们严重失血。

  虽然不知道明军为何如此顽固地要来回来去地在重庆眼前航行,但李国英现在反倒盼着他们继续下去。他估算了一下成都和万县的人口和军屯产出,觉得他们一年的产出总和大概也就能够维持这种大规模的动员两、三次而已,长此以往,无论邓名上次从江南抢了多少东西回来,都会被迅速地掏空。就算他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实力不断上升的嘉陵江水师也迟早能()找到[望书阁]破绽。

  正如李国英所料,每次从叙州和万县往返一次,袁宗第都需要修补船只、给士兵额外的口粮,而且还严重地影响了万县的军屯生产。要是凭以前袁宗第在大昌的时候,他的经济早就会因为这一次次全面动员而宣告崩溃,那时他不积攒下一年的物资,根本发动不了一次这样的大规模动员;就是现在,万县的工作也全面向水运倾斜,几乎就没有好好种过田,整天忙着修补船只、打造风帆、扩建码头,用在这些工作方面的人手至少是用来屯田的人的数倍。

  但成都源源不断地向万县提供物资,从上游运回的粮食、火药、生铁都多得吓人,不但李国英绝对没有想到,就连袁宗第都感到难以置信。两个月前,成都又有一支船队经过万县时,还一口气给袁宗第补充了数百名熟练的造船工匠。当然这些工匠都不属于袁宗第所有,成都只是把他们放在万县,增强整修船只的能力。

  袁宗第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些工匠都是江南的熟练造船工,他们原本的东家都被江南官府以“通邓”的名义查抄了家产,他们被判充军后就被官兵押到了镇江江边,随着“邓贼来了!”的一声大喊,押送官兵们就扔下这些被充军的船工逃了个一干二净。等官兵“逃走”后,明军就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把他们带上了明军的船。虽然来自不同的东家,但这些造船工的经历大同小异,留在万县的这还只是被明军“解救”的人中的一小批而已。

  在这批造船匠抵达前,成都方面还从下游带回来几艘战舰,据说是在九江缴获的江西水师的新战舰――这点袁宗第倒是不怀疑,因为这几条战舰很新,一看就是半成品,比如炮位还没有最后做好,并且没有装上大炮。

  这几条船因为还没有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