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一节 遭遇(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路出去,胡文科既没有见到另一个侦察兵也没有发现那些可疑的贼兵。

  “就说了你们看错了。”胡文科叹了口气,不再继续前进而是掉头去追赶自己的大部队,他并没有苛责那个斥候,在这种紧张的行军途中,斥候出现一些错觉是非常正常的,根据胡文科的经验,绝大多数情报都是混乱和错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靠将领凭借经验和常理来进行判断。

  沿着归途走了一段路后,胡文科从一片小树林后绕过去,不久前经过的一座小山头赫然出现在眼前,但来时这里还没有人,此时却有一对骑兵正悠闲地策马上山,为首的一员大将金盔银甲,正向身旁的卫士指点着江山。

  大将背后的红旗一下子让胡文科看傻了,他怔怔地盯着那两丈多高的旗杆看了好久,才算反应过来。

  “袁宗第!”胡文科大叫一声,对方红旗上的书写着一个大大的“袁”字,让胡文科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就能判断出对方的身份。

  ……

  “竟然被鞑子绕到背后来了!”刚才发生遭遇的时候,袁宗第也吓了一跳,昨天他并没有强行军而是保存体力,在船只的配合下行进了三十余里就扎营休息。搬运盔甲的辅兵和战兵一直衔接得很好,没有发生脱节或是其他什么意外。

  若是在开阔的平原上,骑兵斥候的情报网可以拉开十五里,保证大军不遭到突袭,但在满是茂密森林的丘陵地区,骑兵就是把马累死也无法张开这么大范围的警戒圈。在行军的时候,袁宗第保持了一个约两里的警戒圈――维持这个也需要使用大量的斥候。

  不过袁宗第比清军强的是,他对两军之间的大概距离判断得更准确,今天他早早就向岸边方向派出搜索队伍,并侦查到了张勇等人的大概位置。

  袁宗第的骑兵更多也更靠近后勤基地,所以他很快就接到了报告,最前一批的八百战兵已经批起了铠甲,袁宗第有伏击一下沿着江边前进的这支清军的打算。

  刚才胡文科的斥候看到的,就是向江边方向前进,跟着斥候前去伏击阵地的这批袁部战兵。当袁宗第的斥候注意力被吸引向南方的时候,胡文科的部队在袁部北方数里外与明军擦身而过,而胡文科更是凑巧从明军的前军与中军的空隙间穿了过去。

  袁宗第带着卫队一边向预定战场进发,一边给部下和传令兵们部署着任务、交代着战术意图,结果就和拨马回来的胡文科撞了个满怀。

  “李国英在重庆大约有五千披甲,他就算发疯了也要留下两千守家吧?能够抽调来忠县的顶多只有三千,忠县再留守一些,沿途放一些,能够过来的最多、最多能有两千披甲。”袁宗第之所以敢于不等后面的三千人,就是因为他断定自己带来的第一批军队就能和清军全军打个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