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七节 虚招(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下产生怀疑。

  既然绝对输不起,连小败仗都不能打,康亲王的军事行动就必须要格外的小心,兵力永远不嫌多,而且只要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打赢,就根不要去动打一仗的念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信心膨胀的明军没有利用他们水师的优势在长江上打游击,看起来会和清军在扬州府境内打一场野战,使得他们的水师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今天上午,前去瓜州的北京使者返回了徐州,他们已经见到了邓名并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回复。

  这支使者团是打着鲜明的旗号沿着驿道去扬州的,所以一路平安无事,一踏入淮安府就得到了两江和漕运总督衙门的重兵贴身保护,把他们一路护送到扬州,然后又被扬州的绿营护送到了明军营地前。

  对于邓名的回复,杰书和遏必隆都很关心,顺治已经死了快三年了,最初的愤怒和羞辱感已经消散了大半,就算遏必隆还盼望着有机会祭奠先帝,也能意识到这种愿望不足以和朝廷的安危相比。

  多铎进攻南京的时候,带着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八旗部队,而这次康亲王的十万大军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汉人,满八旗只有可怜巴巴的三千人作为督战队。满人的男丁只剩下四万出头,而皇太极时代的精兵强将,就算没有死在这二十年里,也都在北京家里抱孙子讲故事了。

  “邓名怎么说,朝廷的条件有没有让他显得心动?”见到使者后,康亲王立刻问道。

  “邓名非常心动,他显得对谈判相当急迫。”使者答道,邓名在看完北京的条款后立刻表示,他会尽快让使者带着他的反建议回北京复命。

  听说邓名的这个表现后,杰书和遏必隆对视了一眼,对方急于求和的表现让他们顿时生出了停止议和的念头来,因为这种表现很可能说明邓名遇到了什么难以克服的内部问题,或许清廷咬紧牙关再坚持一小段时间,邓名集团就又会像当年的孙可望一样分崩离析。

  不过使者了解到邓名遭到了他同盟的一致反对,除了川军以外就没有哪路兵马支持议和,至少不会公开附和邓名的主张。

  得知邓名在盟友中公开讨论这个问题后,遏必隆感到朝廷的计划遇到了一点麻烦,因为来朝廷琢磨这若是邓名流露出厌战情绪的话,可以传播这个消息来离间邓名和他盟友的关系――北京以为邓名不会完全不在乎他主战派的形象的,所以会拒绝承认议和谈判的存在,而满清方面则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完全可以对外宣传是招安――当然,招安一个击杀了先帝的反贼也是够丢脸了。

  “最后因为所有人都反对,邓名说他无法立刻答应朝廷的招安请求,不过他还是给了回。”

  使者把邓名给的回递上,其实这就是邓名的反建议,其中说为了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