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九节 风气(下)_伐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良好,如果我们收留査先生在四川教书的话,可能会让庄先生他们误会。”

  说完张韬摆手表示放弃:“査先生的家人我们都愿意接去四川,并为此向赵总督付钱,但査先生本人还是去宁古塔吧,我们不好连他都管。”

  由于嘉兴府不在杭州的控制中,所以嘉兴府沿海地区也无法向明军移交,讨论完查继佐的事情后,张韬就提此此事:“浙北的禁海区被庄先生他们自己用了,所以我们希望能赵总督能够补偿,于行长提出把宁波府的镇海县全部化为禁海区。”

  “整个镇海吗?”赵国祚没有马上拒绝,而是反问道:“那本官能得到什么好处?”

  “赵总督希望获得什么?”

  “本官需要一个保证,如果李率泰和耿继茂来打浙江的话,明军不会袖手旁观。“赵国祚显然盘算过这个问题很久了,飞快地答道。

  “如果福建绿营和耿继茂的藩兵进军浙江的话,那多半赵总督已经被宣布为叛贼了吧?”张韬痛快地答道:“没问题,只要赵总督和清廷或是打着清廷旗号的军队交战,我们就会坚决站在赵总督一边;如果赵总督在作战目的是**或是接受招安,我会联系军火商出售步枪和大炮给赵总督;只要这些武器真的被用来和清军交战,我们就会继续出售更多的武器给赵总督。”

  在张韬和赵国祚谈判的同时,庄允城和他的靖难军同行也在商议下一步的行动。

  “几百年来,我们江南士人就是全力供子弟读书,学习诗词。”庄允城对着大群从明史案死里逃生的同伴说道:“只要有子弟考得功名,家族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就不会被官府欺负,不会被栽赃陷害。”

  正是因为这些好处,所以在士人心目中,读书是唯一的正经事,只有把书读好才是有出息、有家族责任感的孩子,家族的安全和延续也完全寄托在这些子弟身上。就算不能考取功名,只要在士林中有良好的名声,官府多半也会给面子,真要遇到事也不会找不到门路。

  “不过现在不是这样了,既是有功名在身,即使在士林享有盛誉,朝廷也是想打就打,想杀就杀,这次要不是我们奋起反抗,仅靠科举得来的功名是保不住我们的。”庄允城虽然年纪不小了,但头脑很清醒,知道这次若是束手就擒绝对要全族覆灭:“这次保住我们族人、产业的是什么?是步枪!是大炮!”

  差点因为家产丰厚而招来灭顶之灾的朱佑明深有同感,他从来就没有参加过明史案,但大祸来临时无论是明哲保身、万贯家财还是缙绅身份都帮不了他,现在朱佑明也在庄允城身边附和道:“正是如此,乱世还远远没有过去,而三百年来的规矩恐怕也不复存在了,逢此大变之时,如果不知变通就会成为宗族的罪人。”

  庄允城把儿子庄廷钺叫了出来,展示给朋友们看:“小儿这就要去四川,老夫交了一笔银子让他去保国公的军校学步科。”

  “犬子也要去四川,他学的是炮科。”朱佑明跟着大声说道,他和庄允城一样给四川交了一笔银子,让儿子朱念绍成为了四川军事学院的另外一个士官留学生:“还有愿意同行的吗?”

  “算我一个,我好几个儿子都成年了。”

  “还有我的儿子和侄子,他们也得为宗族出力。”

  “还有什么科,马科也得有人学吧?犬子从小就喜欢骑马!”

  庄允城和朱佑明的号召,得到了湖州、嘉兴缙绅地主的热情响应。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