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大赦不赦,死不悔改之人_初唐:砥砺前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尚书这样的奇人!

  无怪他年纪轻轻,便有隐相之名。

  阿罗憾微微叹息。

  他相信陈青兕的判断,只是波斯的王叫卑路斯,是他的弟弟并,非不叫阿罗憾……

  自己的意见态度未必管用。

  “陈尚书的意思,阿罗憾必然一字不漏的汇报给大王知晓。”

  陈青兕也听出了言外之意,阿罗憾自己对此事都不抱有希望。

  陈青兕也不再多说,话已至此,再多说无用了。

  波斯若是能听他的,能够保留自身一定的力量,对于唐王朝未来与大食作战的时候有所助力,但有了一定自主力量的波斯,在取得一定优势,聚集散落的部族以后,未必就会乖乖听话。

  这国与国之间,利益才能永恒。

  换而言之,波斯真要不识好歹,尽管会少一支部队,却也能够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丧家之犬只有跟着主人才能有饭吃。西域有裴行俭在,吃不了亏。

  阿罗憾心事重重,直至宴会结束,也是满腹愁容的姿态。

  陈青兕却依然如故,左右对大唐影响不大,他也不愿分神。

  阿罗憾离开洛阳前去拂林国的时候,陈青兕还特地去送行。

  作为阿罗憾为数不多的好友,李义琰也在其列。

  送走了阿罗憾,陈青兕、李义琰一同返回。

  两人相谈甚欢。

  尤其是谈及科举的变革,李义琰更是对陈青兕的改制赞不绝口。

  但其实李义琰自己就是老派科举的受益者,身为武德五年的进士及第,他能够步入仕途,也是靠着自己的老父亲李玄德跟裴寂有一段往来。

  恰是如此,李义琰亦感科举无足轻重,不过就是权贵换着法子的举荐而已。

  进士及第,不过就是贵胄取悦的对象。

  可随着陈青兕对科举的改革,科举取士渐渐成为风向。

  进士及第不再是权贵的玩物,而是天子门生,能够得到历练的机会。

  李义琰大为羡慕。

  交谈中,陈青兕发现李义琰对于科举竟有极深的研究,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很是意外。

  “员外郎对科举可是下了一番功夫!”

  李义琰并不避讳,只是道:“李某觉得科举未来于国大利,将左右大势,闲来无事便花费了一些时间研究。在陈尚书面前,显是班门弄斧。”

  陈青兕道:“智者所见略同,某也是这般想的。我辈读书人,总归要有一条相对公允的晋升之路。”

  在大唐武夫是有晋升阶梯的,只要立有军功,别说是白身,就算是蛮夷,也能统领万千兵卒。

  读书人却因各种原因,晋升之路受到了士族官绅的垄断与把持。

  也因如此,才会有一个个的文人投身军旅,杨炯才会写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样的诗句。

  李义琰道:“这也是下官的心愿!”

  陈青兕看了李义琰一眼,说道:“封禅之后,就该为新一届的科举筹备了。员外郎可有心成为考官之一?”

  李义琰大喜道:“下官自当不负尚书厚望!”

  陈青兕点了点头,李义琰现在是员外郎。

  让他主持科举那是不可能的……

  李治现在对科举很是重视,主考官至少也得侍郎之上的品级。

  不再如原来一般,陈青兕一个从六品的官就主持春闱。

  李义琰有接待阿罗憾之功,官声能力也毋庸置疑,为他求一个考官的职位,不是难事。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