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我又学会笔迹学绝招_起底观心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我差不多掌握了它的精髓。不过,过几天,有件突发性事件,我才见识到师父功力的深厚。

  有天晚上八点多钟的时间,师父突然打电话给我,叫我去市局门口汇合。我开车就一路狂奔。

  等我刚下车,他就由一位警官陪着,从一辆警车上下来。

  他向我介绍这是市局刑侦科的李科长。

  穿过几道防卫森严的门禁,李科长带我们进入了一间密室。

  灯光下,一张借条摆在那儿,上面的落款是借款人:张军。

  李科长伸手道:“师父请坐,这是一件巨额经济纠纷。请您帮我们分析一下,‘张军’这个签名,到底是张军本人的笔迹,还是模仿的。”

  师父坐在工作台前,一只白炽台灯,照得台面雪亮。一边是借条上的“张军”,另一张纸上,是张军本人写的十个‘张军’。

  师父拿着两张纸比较,坐了好一阵,果然地说:“借条上的‘张军’是伪造的。”

  李科长吐了一口长气:“我也觉得是伪造的。就是伪造得太逼真了,所以,我一时难以下决心。”

  师父沉思了一会儿,对李科长说道:“在你这样科班出身的刑侦专家面前,我是班门弄斧。但是,我还是要说说自己的见解。”

  李科长笑道:“您才是专家,我们多次请你帮忙,次次都准。”

  师父说:“笔迹模仿得天衣无缝,根本看不出任何破绽时,我们就要从模仿者的普通心理来分析。一句话:形快实慢。转折处必露破绽。”

  接着,师父就开始细细地解释这句话。

  所谓形快实慢,就是模仿者是通过无数次练习,练习到越写越快,一气呵成的地步。但是,从模仿者的心理来说,毕竟是模仿,怕走样。所以,他用力比较足,笔触比较重,看起来快,实质上写得慢。

  我们把纸翻过来,看它的背面,是不是比真正的张军写的字,用力明显过大?

  李科长对照背面一看,说道:“确实如此。”

  师父再解释“转折处必露破绽”。他细细地讲解道:

  转折是最难模仿的,比如这个“张”字,左边的“弓”旁,共有三处转折。模仿起来,要特别小心。所以,这个“弓”旁,模仿者的用笔力量均衡。

  为什么要力量均衡呢,他怕出错,用笔很慢。所以,每到转折处,就可以通过高倍放大镜,看出墨粒的重合,如果正常用笔,一笔写成,放大后墨粒之间是有间隙的。

  说罢,师父叫李科长到高倍显微镜下再对比。

  李科长一看,双手一击:“您分析的完全正确。”然后,一直送我们到大门口,再三向师父致敬,说感谢师父这个好顾问。

  送师父到悠然居后,我还舍不得走。笑道:

  “原来您还留了一手啊。”

  师父安抚我道:“不是留一手,留一手不会叫你去市局。这个太专业的东西,你学会点皮毛即可。你也不能给人鉴定,因为你不是权威机构。鉴定无效。”

  我又伏地一拜:“师父,您一定要教我。虽然,我不能给人出具有效的鉴定证书,但是,至少让我分得清真伪啊。”

  师父说道:“站起来。”

  当我站起来时,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

  接着,狂风飚起,树枝摇动。俄顷,天像撕开了一条口子,大雨倾盆而下

  师父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有人要遭殃,有人要发财了。”

  我以为是要发山洪,百姓要遭灾,山洪过后,又要修堤坝,包工头要赚钱了。

  所以,我也没有多问,而是说:“那您开始教吧。”

  他挥挥手:“你先回去,有的时间,这雨会下十来天。”

  我边开车边想:“师父真是个谜,他竟然是市局的笔迹学顾问,还能断定这雨会下十来天。”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