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蒯彻_三国武将战秦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见,但也是不禁的倒吸了一口凉气,此人城府极深,心思缜密,又有超与常人的狠毒,好在现在已有归顺之心,倘若心生变节,应当尽早除之。

  沮授放下书信,又看了看面前的壮汉,满嘴油腻的啃着手中的骨头,沮授十分难以想象此人竟然能做出全国震惊的举动。

  信中写道,送信之人乃是当年刺杀秦始皇未能成功的沧海君,刺杀失败之后,沧海君和张良分开逃窜,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濊国本是记载朝鲜的附属国,却不料已经被三韩之中的郑田所吞并,沧海君本欲只身前往刺杀郑田,开玩笑,秦始皇杀不了,还杀不了你一个小小的辰韩国君。

  就在沧海君准备刺杀之时遇到了,见此人相貌不凡,且武艺出众,便劝说此人,杀一人无用,用同样的方法让其灭国才是大丈夫所谓,两人一拍即合。

  从此沧海君便一直跟在的身边,也是将沧海君视为自己的亲信,而且其力大无穷,也能保护的安全,毕竟,遇到不讲理之人,即时舌头在灵活,也是难以辩解。

  相传张良的祖辈都是在韩国做官,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历史上对于沧海君的记载就到此为止,没有交代沧海君之后的事情,有人认为沧海君当场便被击杀,但是这个观点并不牢靠,毕竟张良当时都能逃脱,更何况一身武艺的沧海君,这又不是向荆轲一般面对面的刺杀,这个是远程轰炸,再说当时情况混乱,必然是扔完就跑,反正锤子就一个,难不成还看看扔的准不准,只是有优不优雅?

  沮授也是将自己的计划和部署告知了,字里行间十分情真意切,但是对于所说的将公孙度也顺道灭国却是以君王不在,不敢擅自做主为由拒绝。

  其实沮授是有自己的小心思,这虽然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毕竟这个尔虞我诈的年代,人人皆是阳奉阴违,沮授不得不做出多重准备。

  留着公孙度还能为辽东留着一道屏障,万一并非真心实意的归顺,这样沮授也不会太被动,待沧海君拿着沮授的书信回去之后,沮授又给张辽和蔡冒别写了书信,让其见到三韩军中有叫的中原之人,切不可伤害其性命,将其带回琅琊,自有处置。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