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6章 君臣共识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雒阳盛景,看着是不是也颇有不同?贤弟不在这几年,子敬孝直子瑜他们,治国也是颇为稳妥有成呐。

  成皋那边的新城,城南的贡院,都比贤弟走的时候壮丽了不少。还有伊阙龙门那边,贤弟有空也可以去游览一下。”

  这种显摆,也是人之常情,就好比两个老同学多年没见,其中一个显摆完他现在飞黄腾达了,另一方肯定也不甘示弱啊,哪怕成就没那么大,也尽量又啥吹啥。

  看得出来,刘备跟李素还有争竞之心,下意识就要比比治国成果,私下里这是纯粹的朋友关系。

  只不过,面对皇帝的自傲,李素肯定得说好话捧着,这是君臣的唯一区别:

  “陛下垂拱而治,与民休息,这几年的成果,臣进城之前,沿途见闻,便已知其不凡,可喜可贺。”

  李素也不托大,基本的礼貌恭维还是要的。

  刘备不跟他客气,摆摆手,算是接受了这番实事求是。

  刘备并不认为自己是个喜欢听人阿谀奉承的君主,但他也喜欢听臣下如实陈述他的功绩。

  李素又趁机把杨洪护送他视察途中的心得,跟刘备剖析了一番,渐渐就自然而然说到了“亲贤远佞”的通用道理,感慨了一番当今大兴土木和几十年前大兴土木、对百姓效果的巨大差异对比。

  刘备原本没想那么多,但回忆起二十年多年前、汉灵帝在河南尹周遭连番大兴土木时民生凋敝的惨状,也是感慨不已,被激发了忆苦思甜的情绪。

  有些事情,没人提醒不会往那个方向想,仔细想了之后,才会意识到差距。

  就好比一个每天稍微进步一点的人,他自己感觉不到进步,但是如果有个老朋友几年没见、忽然回来聚一聚,他也会被启发,意识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只不过这个“士”竟是他自己。

  刘备慨然长叹:“确实,二十余年战乱、外加瘟疫灾荒,虽然让天下人口减半,却也扫清了积弊。若非马上得天下,哪得如此武力霸道,扫清地方世家豪强自行其是的蠢蠢之心。

  朕至今还记得,少年时听闻的桓、灵朝童谣:州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当时地方官员名义上是朝廷任命,实则在灵帝卖官之前,已经是地方自行举荐、拥立。此后

  地方政令颁布,也不再经过三公。盐铁工商税赋的归公,更是早在和帝时便形同虚设,都被各郡截留。现在回想起来,中平年间,张角作乱之前,天下除了兵权还主要在中枢,其实其他各项权力,都已经被蠹蚀一空。

  但无论如何,桓灵以外戚、宦官试图翻盘,总是不对的。当时之世,唯有期待知兵善战的强君,亲自重理天下!天命在朕,也不是朕自己要强求。”

  刘备这番感慨,很多是忆苦思甜、想起了童年少年时的社会矛盾,但也有一些,是后来当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