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六十六章 西返、南返_奋斗在红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他的得意弟子。

  当年他力排众议,在北直隶乡试中将以充场童生参考的贾环点中。而今,贾环果然没让他失望。

  “子玉,我预估年后就将南返金陵。”

  贾环微微有些吃惊,道:“方先生,你的书要修完了?”贾环的反应非常快。

  方望微笑着点头,道:“我自雍治十一年底进京修书,自此已是四年矣。修书之期在五六年间,去年录了一大批庶吉士,进度加快。子玉,你这次朝争,固然脱身,但是增收商税之事,可得罪了一大批人。既然,天子判你永不录用。你日后切莫过多的参与朝政。”

  关爱之心,溢于言表。

  贾环起身,感激的行礼,道:“先生放心,学生知道。”

  增收商税之事,确实很得罪人。但,大学士卫弘,绝不会真心实意的推行增收商税之事。卫中堂,这个人,有能臣的一面,亦有官僚的一面。

  贾环当日和他面谈时,他说的很透彻。他不可能像何大学士一样,推行改革,不顾自身,得罪一大批人。贾环给出的办法很简单:转移支付。

  如果,大周全国各地统一使用银币,那么,收购粮食所带来的亏空,可以通过其他的方面来弥补。比如:粮食在江南卖的贵,在湖广产粮地就便宜。

  只要手握货币,很容易拆东墙补西墙。将户部作为中央银行使用,很容易实现转移支付,收支平衡。

  所以,贾环的危险,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晋王党那么大的势力,贾环都只是反戈一击,就烟消云散。不涉及到实际利益,谁敢犯的着惹他?

  再者,政老爹当泥菩萨,那是本色演出。贾环根本不用操心。恐怕,他这个通政使,将是国朝有史以来,最没有存在感的九卿。贾环不会过多的卷入朝政。

  方宗师点点头,笑着伸个懒腰,吟道:“余北上四五年,身在樊笼里不久将返复得自然。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看着潇洒,心无滞碍的方宗师,贾环心中,感慨无比。就像雍治九年,那个雨夜,山长他们高诵屈子的离骚: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读书人的志趣,各不同相同。

  而官场如围城,有的人削尖脑袋想进来,有的人,迫不及待的想逃离。

  他心中羡慕,向往之。或许,他五十多岁时,亦当如此时的方宗师时,飘然返乡。

  周史记载:雍治十六年春,礼部尚书,天下文坛盟主方望献书于雍治天子。所撰《皇周英华》历时五载,计五十余人才与编撰。全书共三千卷,包罗万象,卷帙浩繁。记有文学、历史、农业、水利、商业、海贸、战争、工艺、诏诰﹑书判﹑表疏﹑碑志等。

  这是继帝周世祖时,,由三元宰相林季同编写的《大周全书》之后,又一辉煌巨著,尽显大周雍治朝的文治之盛。

  当然,后世对《皇周英华》所记载的关于康顺年间和雍治朝交替的史料,颇多异议。

  十六年春深,雍治天子加方望为太保(正一品),赏赐无数,恩荣至极,送其南返金陵。

  稍后,真理报主编,《皇周英华》副总裁(常务)魏原质,因功升国子监祭酒。

  参与修书的翰林们,各有升迁。

  …

  …

  十一月初八冬至。初七下午,贾府的管事门往贾府的世交、好友各处散帖子。

  大理寺寺丞李守荣晚间时分,在家中,看着书桌上的请帖。冬至日,通政使贾政邀请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好友们聚宴。

  李守荣感慨的一笑。所谓的贾,王之争,可以休矣。摇摇铃,将老管家叫进来,“去和罗华说一声,明日随我去贾府赴宴。”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