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378章.将计就计._摄政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耕种新作物,只需十亩产出就足够自家生活,剩下的新作物卖给商行最少也可以入手七八十两银子!七八十两银子啊!百姓们,你们往年辛苦耕种稻谷等物,最终又能到手几钱银子?”

  喊到后面,赵俊臣的声音已经有些嘶哑,不得不再次饮茶润嗓。

  因为不断有百姓现身说法、当众控诉农务改革新政,所以赵俊臣这一天以来已经连续多次的重复了这些内容,但听到赵俊臣的再次强调之后,依然是引发了周围百姓的一阵哗然。

  一亩劣田再是如何精耕细作、风调雨顺,播种稻谷最多也只能收获一石左右的粮食,实际上往往只有八斗左右,若是天公不作美灾祸不断,更是会颗粒无收,再抛开粮税与自己生活,剩下的粮食还会遭到本地缙绅的强买强卖,一石粮食往往只能卖出半两银子。

  但若是选择番薯、玉米、地瓜等新作物,那就是一亩产出保底八钱银子!

  更何况,如果赵俊臣所言为真,新作物的劣田收成乃是稻谷的七八倍之多,那根据重量来卖必然是收入更多!

  这种天壤之别的收入差距,自然是震惊了全体百姓。

  但百姓们在震惊与议论之际,却依然是半信半疑,并没有完全相信赵俊臣的说法。

  毕竟,赵俊臣所描绘的场景虽然很诱人,但其中的不可控变数实在是太多了。

  番薯、玉米、地瓜这些新作物的亩产收成,当真会有稻谷、小麦的七八倍之高吗?

  这些新作物成熟收割之后,朝廷当真会安排各大粮行前来兴州收购吗?

  即使是各大粮行前来收购,收购价格当真会有每亩产出八钱银子之高吗?

  在百姓眼中,朝廷的信誉并不算高,赵俊臣更是一个陌生人,可谓是毫无信誉,所以他们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赵俊臣的一面之词。

  而就在百姓们纷纷议论之际,赵俊臣已经饮茶润嗓完毕,又再次举起自制的简易扩声器,大声道:“百姓们,本阁刚才已经说过了,番薯、地瓜、玉米等物容易种植,不似稻谷、小麦一般娇气,总是受到土质与天气的影响,现在兴州因为一场民变的缘故,已经耽误了稻谷小麦的耕种时机,今秋必然是颗粒无收,但番薯、地瓜、玉米等物依然还来得及播种,大家尝试一下绝对不会吃亏……”

  随着赵俊臣的话声落下,又引来了百姓们的一阵讨论。

  对啊,反正已经是颗粒无收了,何不尝试一下新作物?

  而就在百姓们议论纷纷之际,赵俊臣则是以兴州官府执行朝廷政令为理由,直接驳回了那十余位百姓的控诉。

  但事情远远没有结束,在赵俊臣驳回了前一批百姓的控诉之后,很快又有新一批百姓现身登场、向赵俊臣告状诉苦,控诉内容也同样是柳子岷的倒行逆施、新农政策的迫害百姓。

  于是,赵俊臣就再一次的重复了自己不久前所讲诉的内容,向百姓们耐心解释朝廷的政策优惠、以及新农作物的种种优点。

  再然后,完全相同的过程,就这样反复重现了四五次之多,一直持续到天色渐暗,这场奇景也终于是散场告一段落。

  而李和亲眼见证了这一幕后,却是面现深思,表情间还带着一丝钦佩。

  “老夫终究还看轻了赵俊臣的手段!他的图谋之深远,还真是令人惊叹……看样子,兴州这一局,他已经稳胜不败了!”

  ……

  ……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