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1章 下级的僭越_一个屌丝大叔的逆袭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从考场出来母亲问王宇恒考得怎么样,他说一般,和每次都一样,因为他的学习水平就是一般。母亲当然心里又没了底,便去找那位老同学想办法。

  二中因为地位特殊,初中考卷都是自己判。在各题判完之后,合总分之前,各科教研组组长可抽取审核本科卷纸。这位语文组长找到王宇恒的卷纸,在提分余地最大而又最无固定标准的作文上加了十三分,从原判二十分提到三十三分——不能再高了,作文三十五分满分,再高就要被选为优秀作文供传阅和展览了。

  王宇恒终于进了二中。开学后,铁路中学还派两个人去小学追查王宇恒的去向——他在直系里算是分高的,还占着名额。教导主任解答说因工作调动,他们全家都迁到外地去了,你们铁路系统真是四海为家,背井离乡都是为了人民,人民感谢你们!对方追问迁到哪里去了,主任说了一个南方极不知名的小城市,没有扎实的地理知识的人根本就没听说过。主任把将信将疑的来者领到墙上挂的巨幅中国地图跟前,一起寻宝一样仔细搜索,终于找到了这个城市!大家一阵欢呼,果然不假!尽管这只能证明中国有这个城市,而不能证明这个城市里有王宇恒,但这种以点代面局部取证法也是奏效的,管中窥豹,可见主任诚实之一斑。想必他们不会从铁路系统内部查证,光是一个机车车辆厂就好几万人,王宇恒还没那么珍贵,但主任告诉母亲对方确实到区里其他重点中学打听过王宇恒。母亲听后笑了:就这么块料,还抢上了。

  初中三年,王宇恒在班里始终排名中等,按此成绩是没有把握考入本校高中的——这是二中初中生的最高目标,也几乎是全市初中生的最高目标。中考在各方面都比初考严格得多,是全市统一出题,各区分别组织判本区的卷。区里将各校判卷老师和卷纸都集中并封闭起来,密切监控,卷纸上考生的姓名和学校都在装订时被死死封住,根本看不到。二中初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培养他们一些特殊的习惯,比如不论平时写作业还是考试,答题开始时写的“解”字两侧都要加方括号等,忘了就算答错。经过三年的培养,这些好习惯已经融入学生的脊髓。到中考区里组织各校老师统一判卷时,二中老师会很快识别本校卷纸,尽量高抬贵手,而对其他考卷则加倍地严格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糊弄本校高中,但他们并不想那么多。

  但仅依靠团体配合是不够的,还必须要突出个人,因为团体内的竞争也够激烈的。中考前半个多月,母亲就开始运作,通过教育系统的老关系,找到了数学判卷组的组长,邀他共商大计。母亲把王宇恒在校养成的答题好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