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东山再起 638 学院刁难_巨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的平衡都不是一个容易掌握的尺度,正如“泰坦尼克号”和“魔戒3”横扫各大奖项那两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是历史收视率最高的两届典礼一样,向好莱坞示好的戛纳电影节多伦多电影节就比曲高和寡的柏林电影要有更多观众瞩目。

  格莱美也是如此,他们固然会保证音乐性的超然,但伴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格莱美也必须考虑到销量人气等观众的反馈,才能评选出最合适的得奖作品。这一点在格莱美的发展历程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以2002年数字音乐出现作为分水岭,格莱美颁奖典礼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平衡明显发生了改变。

  在数字音乐出现以前,也就是说互联网完全普及之前,格莱美的权威同时还来自于它们对音乐的推荐。受困于信息渠道的狭窄,许多音乐爱好者每年都会收看格莱美来了解音乐市场的走向,然后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这使得格莱美的权威性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音乐的出现,人们更加习惯于自己来寻找音乐,格莱美所评选出来的奖项要么太过市场化,要么太过小众化,总是很难满足受众需求,这也使得格莱美的权威性不断下滑,观众的流失又导致其不得不向市场妥协一增加商业性减少艺术性,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这也是格莱美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新危机,但是同样的情况其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格莱美就已经可以看到苗头了。

  九十年代可以说是一个音乐大爆炸的时代,节奏蓝调流行嘻哈摇滚等多种类型音乐的大爆发,而且每一种音乐类型都可以找到被封为经典的杰作,这也使得市场主流一直处于一个变动的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格莱美于1991年设立了另类音乐奖项,本来的出发点是进一步嘉奖不被市场所肯定的音乐类型,但问题就在于,格莱美迂腐顽固的评委们根本不知道如何界定“另类”这个词汇,以至于让这个部门成为了一个笑话,一直n-十年后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另类这个词本身就十分暧。昧不清,最重要的就是另类的标准,到底是音乐性还是销量?如果是音乐性,那是指创新一种音乐形式或者风格,还是指与目前主流市场格格不入;如果是销量,那终归就还是商业性决定一切,销量不好的专辑就是另类?这显然无法服众。

  快转眼球乐队大卫一鲍伊保罗一麦卡特尼这些在歌坛驰骋数十年取得超过千万销量的歌手居然都在2000年之后的格莱美颁奖典礼上还获得“另类音乐奖项”的提名,而有趣的是,他们同时还拿到流行摇滚等热门类别的提名,这就是格莱美的一个自相矛盾。

  其实“另类”这个词汇是来自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