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小铁山布防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这弩弓若普及,崔大人觉得,在平安北道能武装起多少士兵?”

  郭大靖继续说道:“正面交战当然是以卵击石,可躲在山林中、大路旁,或是掘壕坚守,弩弓也未必就不能与弓箭抗衡。说白了,若人人都有反抗之力,建虏再想肆意抢掠烧杀,便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藏兵于民,全民皆兵。”崔孝一眼睛亮了起来,朗声说道:“朝鲜义兵在战后也可散于民间,在农闲时对百姓进行训练。一旦战起,便可组织起军队,对建虏进行反击。”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其实,这与东江镇的情形差不多。那些岛上的辽人,荷锄为民,披甲为兵,只是需要吃饱肚子,加以训练而已。”

  “郭大人的思路——实在是令人赞叹。”崔孝一连连点头,精神再次振奋起来。

  比弓箭,肯定不如建虏;比刀枪,建虏的悍勇和武技,也不是短时间能超过的。

  只有这弩弓,训练时间短,很快就能组织起数量可观的部队。且这弩弓的杀伤力,也是相当不错。

  而且,郭大靖制作的弩弓显然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比如加大弩臂的张力,用蹶张来拉弦,在射程上就并不一定比弓箭差,只是速度上较慢而已。

  但无论怎样,郭大靖拿出的不只是弩弓,而是一种用数量优势抗衡强悍建虏的思路。

  什么地雷、抛石机、木炮,再加上弩弓,都是比较简单易造的武器,很容易形成数量上的规模,以此来弥补战力上的差距。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了第二处截击的地点。郭大靖却觉得不必在此袭扰,只留下些许地雷后,便带人继续撤退。

  崔孝一大概明白郭大靖的想法,有没有人埋伏,对于建虏来说,都会小心翼翼,派出人搜索后再清除路障。

  也就是说,通过一次袭击行动,已经达到了迟滞敌人的目的。虽然之后有花样儿,却不必冒险。

  来到第三个截击地点后,郭大靖布置人手,在路障之前的拐弯处设置了伏击阵地,后面安排了接应人马。

  建虏看到路障时,会想到可能有埋伏。但这次不让他们看到,就提前打一下再撤。

  敌人可能想到的,可能防范的,那就出乎他们的意料。按郭大靖的话就是:要预判敌人的预判。

  …………………

  小铁山。

  阵地的布置已经全部完成,守军虽只有千人,却是颇有信心。

  刘兴祚和几个军官巡视着阵地,交代着防御的注意事项,以及反击的时机。

  尽管山不算高险,且阵地就设在山顶,从山下到山腰,基本上是不设防的状态。

  但也就在山腰到山顶这几百米的距离,却是防御严密,陷阱密布,足以令进攻的建虏伤亡惨重。

  山下驰来报告的哨探,使得刘兴祚等人获悉龙川之敌出动的情报,以及郭大靖带人迟滞敌军的消息。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