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知不觉的中心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且,看着郭大靖步步高升,已是毛文龙、陈继盛之下的第一人,即便羡慕嫉妒,也得心服口服。

  郭大靖给他说的道理也很简单,别老盯着眼前的这四协,要全力帮助东江镇发展壮大。

  按照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把蛋糕做大,别盯着眼前的大饼斤斤计较。

  把历史上的汉奸都弄到自己手下,监视着,引导着,不能让他们走上历史的道路。

  郭大靖确实有这样的想法,也有一些办法。比如向毛文龙提议,抽调骑射出众的将领,扩编骑兵营。

  但现在,还为时尚早,只等打完这一场大仗,郭大靖再谋划布置也来得及。

  建虏的进攻迹象越来越明显,上万人马,以及大量的进攻器械已经运至海州,还有筹集拼凑出来的粮草物资。

  但限于河流的阻碍,建虏还要再等下去,等着河流全部封冻。而每多等一天,东江军的实力便增加一分,胜败的天平更向东江军倾斜。

  只要打胜这一仗,甚至是只要抵挡住建虏的进攻,便会使敌我态势发生重大的改变。

  物资匮乏是建虏难以解决的困难,正是有此制约,大举发动的次数,建虏一年最多也只能维持两次。

  而历史上是没有这场金州大战的,但历史上建虏闹饥荒却是肯定的。因为,郭大靖或许能撬动历史车轮的走向,但却没法让老天改变。

  所以,大战过后,建虏消耗的粮草物资,会加快大饥荒的到来,并使建虏丧失发动的物质基础。

  若是朝廷能按照自己的策略行事,以静制动,不给建虏以抢掠的机会,建虏就可能在大饥荒中崩溃,或者是元气大伤。

  但遗憾的是,朝廷和崇祯都看不到这一点,也不会相信毛文龙,不会用实质的行动来支持东江镇。

  道理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在封建帝王和迂腐的文官看来,“忠”是第一位的,其它的可以放到后面,包括灭虏平辽。

  何况,建虏叛明这么多年,明军损失不下数十万,辽东基本被建虏占领,可朝廷和皇帝依然没把建虏视为生死大敌。

  除了郭大靖,没人相信人口不足百万,兵不满十万的小小建虏,能够席卷天下,取明而代。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朝廷和崇祯才不把东江镇看在眼里,不认为东江镇能担起灭虏平辽的重任。

  说白了,他们们眼中,东江镇是可有可无的,在辽东起到的作用,也就是个牵制。

  所以,崇祯和文官集团才会肆无忌惮地打压,并不太担心东江镇军民造反或投敌。

  就象现下的情形,建虏进攻金州已经是昭然若揭。但朝廷却不相信毛文龙的上奏,更没有什么物资财力上的支援。

  相反,袁督师却在说建虏将攻辽西。因为新收复的锦州、大凌河等城,对建虏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就这样,该得到援助加强力量的地方啥都没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