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一章 京师欢腾,晋爵封侯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说,自袁崇焕入狱,到被处以剐刑,再到以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史书和舆论对他的评价多是负面的。

  “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攘臂谈天下事,多大言不惭。而终日梦梦,堕幕士云雾中,而不知其着魅魇也。”

  “五年灭寇,寇不能灭,而自灭之矣,呜呼!秦桧力主和议,缓宋亡且二百余载。崇焕以龌龊庸才,焉可上比秦桧。”

  “……又贼臣杨镐、袁崇焕前后卖国,继丧辽阳、广宁,滋蔓难图;然犹二十年蹂躏……”

  有的评价极为苛薄,把袁崇焕贬得连秦桧都不如。可能是义愤所致,但也确实说明一个问题,袁崇焕有罪。

  历史上,直到乾隆年间,弘历夜读史书,突然考证出袁崇焕原来是被冤杀的,是昏君崇祯中了反间计。

  皇帝定了调子,所有的史书便都要依此修改。经过数百年的相传,人们就又都相信袁崇焕是明之长城,他死了,明朝才亡了,清军也才得以入关。

  可事实上,袁崇焕这位“长城”又有什么对建虏的战功呢?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两个,不过就是龟缩守城罢了。

  至于什么千里回援京师,什么广渠门大捷,什么解京城之围,什么两万破十万,完全是吹嘘而已,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

  在郭大靖看来,袁崇焕未必卖国,但绝对是个大言欺世的庸才。

  从广宁之战后,他跑到山海关考察,说出“予我钱粮,一人独守此”开始。靠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吹嘘,一路升迁。

  最后,吹牛成了袁崇焕的习惯,不吹不会说话,可他自己却还不自知。终于,吹牛吹爆了,弄得凄惨结局,又怪得了谁。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而弘历为袁崇焕平反,从他的话中便能品出背后的深意。就是衬托出崇祯的昏庸、明廷的腐败,说明明朝的灭亡有其必然性,清朝则有取而代之的正当性。

  但现在,皇太极没了,糠稀也没了,更没了狗屁的“考证专家”弘历,袁督师怕是翻不了身,平不了反了。

  而京师中的臣民,此时对袁崇焕已经是恨之入骨。更有被建虏烧杀劫掠过的百姓,已经是家破人亡,用恨之入骨都难以表达他们心中的滔天恨意。

  “良乡、固安被屠,真是惨绝人寰……”

  “别说那么远,京城周边的村镇县城都被建奴蹂躙,死了多少人,烧毁了多少房屋……”

  酒客们的情绪又低落下去,有亲戚朋友在城外遭难的,更是咬牙切齿,还有落泪哭泣的。

  “听说,袁崇焕为了与建虏议和,还密谋矫诏斩杀毛文龙。”又有酒客提出了新的话题,又掀起了一阵议论。

  何贵忠微抿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