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一十七章 崇祯要撤辽镇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华嘿然笑着,往嘴里塞着炒麦,嚼吃得香甜,“这天不冷不热,找个背风的地方就能睡。两三天的时间,怎么也挺过去了。”

  另一个村民连连点头,说道:“只要肚子不饿,还有别的遭不了的罪?”

  老魏头儿把干粮换了个肩,感叹道:“没想到外面已经发生了那么多大事,连奴酋的新汗皇太极,都被东江军给打死了。”

  “听说皇太极是带兵绕路打进边墙,还围了京城,在抢够了回去的时候,被乘船过海的东江军在遵化给堵住,一场大战打得昏天黑地……”

  “我听说皇太极是被生擒活捉,押到京师千刀万剐……”

  对于这些形同囚禁的辽民百姓,他们的消息十分闭塞。建虏不会与他们多交谈,除了斥骂和鞭骂,甚至是打杀。

  遵化大战是建虏的耻辱,自然更不会四下宣扬。东江军士兵则完全不同,那是最大的荣耀,说起来眉飞色舞,挺胸昂头,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

  杨小河听着乡亲们兴致极高地闲聊、议论,眼睛也闪出了异样的光彩。建虏是每个人都痛恨的,他们的惨败,令人喜悦激动。

  那铿锵行进,走过屯子的军队,带给杨小河等百姓的震撼,更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给他们带来心安,带来信心。

  在他们朴素简单的思维中,如此雄壮的军队能打进建州,就意味着建虏要完蛋了。

  “小河,把干粮给娘,娘在车上抱着。”杨氏看到车上有人这样做,才敢招呼儿子。

  杨小河笑了笑,说道:“娘,俺不累,累了再拿下来。”

  杨氏也不啰嗦,倚在包袱上,裹了裹身上的皮袄,眼皮有些打架,虚弱的身体又犯了困倦,蜷着腿微微闭上了眼睛。

  尽管是在野外行进,周围的杂声很大,可杨氏却觉得很安心,迷迷湖湖地睡着了,浑没注意车旁的儿子脱了外衣,给她盖上。

  与此同时,周边的村屯百姓也纷纷开始了迁徙,向着几十或上百里的南江沿行去。

  南江沿是俗名,是浑江流经通化境内的一个渡口,也能算作是个码头。

  而浑江是流经通化境内的最大河流,江水丰沛时江宽一般约在百米至三百米,水深都在三至五米左右,是条天然的黄金水道。

  早在唐朝渤海国时,已是西京鸭绿府同外地联系的主要交通航道。上到八道江(白山),下通安东。四月至十一月为水运期,冬季封冻,成为爬犁运输通道。

  东江军如果有足够多的适航船只,当然可以直抵通化,再向赫图阿拉进军。

  但条件不允许,郭大靖也要对建州进行尽可能的破坏,解放更多的辽民,而不是只图速度,才采取了水陆并进的作战策略。

  在东江军所过之地,前锋清除较多较强的敌人,主力则步骑配合,横扫周边的庄园和村屯。

  解救大量辽民的同时,也搜集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