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章 分化瓦解之道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争取在年前调来至少一万人马。安置的工作,也要提前准备好。”

  毛文龙点了点头,说道:“后协已经调至秀岩地区驻防,往南的大片土地已经基本安全,完全可以设村建镇,安置百姓。”

  毛文龙所指的就是后世的庄河地区,从秀岩到庄河二百四五十里的纵深,只取沿海的百里距离,也是相当大的一片土地,安置数十万人口不成问题。

  明年,东江军将伺机由盖州向北推进,占领海州卫,将兵锋直抵辽阳,死死压制住建虏,使其难以作较大的机动作战。

  而且,占据秀岩地区后,向东可呼应凤城和镇江,也是防范建虏冬季对辽东地区的进攻。

  一协官兵,再配备上百门各式火炮,足以抵挡三四倍敌人的进攻。而建虏目前能够抽调出的机动兵力,也就在三万上下,甚至更少。

  郭大靖对此没有意见,对于政务工作,他已经很少插手,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军事上。

  而毛文龙作为东江镇的主帅,不仅要听取军事汇报,对于政务也要了解,尽管也不管很多。

  “移民还在不断涌入,原来预计的冬季低潮,似乎并没有到来。”毛文龙伸手点了点桌上的文件,说道:“天寒地冻,漕运停止,灾民的情况更加难熬,前来辽东的可能还会更多一些。”

  这倒是有些出乎郭大靖的预料,但毛文龙的解释,让他又不觉得意外。

  饥饿和严寒,向来是穷人的两大催命符。为了不在冬季成为冻毙于路的尸体,前来辽东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听说朝廷又在讨论增加辽饷的事情。”郭大靖微皱着眉头,说道:“虽然这对东江镇的粮饷有所保障,可对国内的民乱之势,岂不是火上浇油?”

  对于崇祯,以及朝堂上的官员,郭大靖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明明有很多开源节流的办法,却偏偏就紧着最底层的老百姓搜刮。

  好吧,这可以用阶级不同来解释。

  崇祯和官员代表着宗藩、勋贵、官绅,以及官商勾结的商贾阶层,自然不会把刀砍在自己身上。

  而南方的特权阶层在势力上是最大的,朝堂上有文官作为利益代言人,市井中也能左右舆论,掀起对自己有利的声潮。

  所以,北方灾害频繁,战争持续不断,国困民穷之际,江南依然是一片祥和,歌舞升平的景象。

  这还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状况嘛,南北差异得如此明显,仿佛两个世界。一边水深火热,一边是醉生梦死。

  不能全国动员,不能同仇敌忾,南北分野如此明显,皇帝和朝廷的掌控能力,已经弱到这个程度,令人难以理解。

  毛文龙摇了摇头,无奈地说道:“朝堂诸公私心自用,万岁被其蒙蔽,饮鸠止渴能解暂时之困,谁还会考虑长久?”

  停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道:“这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