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五章 大战序幕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眼睛,约摸听出了郭大靖话中的深意,张了张嘴巴,没有插话,继续耐心地听着。

  “义州留五六千守军,应该足以抵挡建虏的攻城。”郭大靖散发着思路,说话的速度很慢,“这样的话,朝鲜方面能够抽调出六千多机动兵力,再加上皮岛的两个步兵营,就是一万两千……”

  建虏此次发动的人马,至少有一万是蒙古人和汉军。也就是说,真正有战斗力的也就在两万左右。

  围攻镇江堡差不多要五六千,驻守凤城,保证粮道和后路畅通,又要占用近万人马,最后剩下的兵力也就在一万五六千。

  进入朝鲜后,就算不攻打义州城,留下看守监视的也要数千,能够机动劫掠的就只有万人左右。

  “如果能在朝鲜地面上打一场歼灭战,消灭它数千人马,再加上辽东的战果,搞掉它万八千,大决战的时间又有可能提前了。”

  郭大靖眯了下眼睛,起身来到沙盘前,目光在上面移动着,脑子里急速思索,完善着已经逐渐成形的作战计划。

  如果只局限于朝鲜,那目光就太狭窄,能够采取的应对策略也太过局限。如果放眼整个辽东战局,就豁然开朗,有了更多的选择。

  想要尽量多地消灭建虏,未必就要把战场定在朝鲜。现在再向朝鲜增兵,虽然来得及,但加上弹药物资,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可如果把战场扩大,就会发现,切断建虏的退路,在朝鲜,在辽东,便都能狠狠地予以打击。

  至于朝鲜,既然是战争,一点损失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坚壁清野,阻击袭扰,尽量使损失小一些,还是能够做到的。

  “通远堡,凤城,汤站堡。”郭大靖伸手指点着,对何可纲说道:“这是建虏进攻辽东的必经之路,任何一地被我军占领,都等于切断了建虏的退路。”

  大路就那么一条,古代车辆运输物资,对于大路的依赖性极强。要是翻山越岭的话,自然也有小道可通,但人背马驮,运输量又能有多大?

  建虏倚仗着骑兵的机动性,应该是打着快打快收和就地取食的主意,不会携带太多的粮草物资。

  但想得那么美,一旦遇到困难,就很难弥补,挽回失败。比如朝鲜的坚壁清野,比如特战营的层层截击拖延时间,都可能加大建虏的弱点。

  最主要的还是在兵力上的差距,东江军在辽南能够倚仗坚固的工事,犀利的火器,以较少的人马稳定住战线。

  这样的话,能够抽调到辽东的部队便会大大增加,在辽东地区形成兵力上的优势。

  “辽南有两个步兵协,再加一个骑兵营,就足以坚守住防线。”郭大靖的教鞭重重地点在了秀岩地区,“在这里,再增加一个步兵营,两个骑兵营,以及五千的新训营官兵。”

  刘兴治率领着两个步兵营,目前在皮岛驻守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