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管事牌六磅炮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边用风箱和铁管往坩埚里鼓风。

  这是利用搅拌铁水,让铁水中的杂质和空气中的氧发生反应,从而去除杂质。

  但,同时发生反应的还有碳,这个过程会让铁水脱碳,从而得出含碳量很低的熟铁,和方塘炒熟铁一样的道理。

  铁水的碳含量降低之后,熔点会随之提高,铁水会变成浆糊一样的胶质状态,铁质结构不均匀,杂质无法上浮,所以依然含有大量杂质,还需要不断锻打才能把杂质排除出来。

  所以,秦川也严三七研究出来的炼铁法,要不断往坩埚里加碳粉,铁水又能从石墨坩埚中不断渗碳,维持一定的含碳量,并维持液态。

  而且,竖炉里能一直保持高温,再加上不断渗碳,让铁水保持较低的熔点,一直保持液态,其中的杂质跟氧气反应后,一部分变成气体飘走,另一部分反应成其他形式的杂质,漂浮在铁水上层。

  这样一来,下层的铁水所含的杂质就会变少,从而得出品质较好,结构较为均匀的生铁。

  这种方法,和清朝时山西出现的坩埚炒钢法相似。

  得出的依然是生铁,距离中碳钢或高碳钢的品质还差得很远,但所含杂质已经很少了,所铸铁炮的品质肯定比以前的铁炮品质好很多。

  坩埚里的铁水炒得差不多后,陈詹和几个工匠便将涂抹了细泥,且烧红的内外铁模竖在一个加热过的土坑里,内外模都固定好。

  准备妥当之后,严三七用一根长长的棍子勾掉镶在坩埚外面的一个铁环,坩埚底部便出现一个拳头大的孔洞,铁水从孔洞中流出,经过一根熟铁打制的铁管,流入模具中。

  陈詹用铁钳控制好铁水的浇铸速度和部位,浇铸完成后,又在土坑里填入燃烧的木炭,包裹住铁模,让外侧铁模保持高温,减慢冷却速度,让生铁有足够的时间析出碳化石墨。

  浇铸完之后,秦川没有急着往内模注水冷却,而是等自然冷却,并仔细观察内外铁模的颜色,分析内外冷却速度的差异。

  大约半个时辰后,内模最先冷却下来,外模因为有木炭加热,所以冷却稍慢一些。

  铁模的颜色恢复正常后,秦川用两根同样大小的木棍,分别触碰内模和外模,由两根木棍烧焦的不同程度,来分析温度差异。

  又过了大约半个时辰,秦川发现,触碰内模的木管烧焦程度,比触碰外模的要高一点点。

  于是,他当机立断,注热水。

  陈詹把一根细小的铜管深入铁模的孔洞底部,将另一根细铜管扣在洞口,然后让工匠在高处打开一个铁锅的阀门,烧开的滚水沿着铜管而下,流入孔洞底部,又从洞口的铜管抽出,从而形成水流循环。

  铜管很细,才筷子头大小,里面的孔洞也很小,只比棉签棒大一点点。

  所以,通过铜管的水流很小,也很缓慢。

  内模的冷却速度也只比先前稍微快一些,比外模快了稍微一点而已。

  这温度控制得还不错。

  秦川一进了炮厂就不舍得出来了,一直在旁边做工程总指挥,注水冷却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也依然不舍得离开。

  直到下午,一个探子来报:静游北边突然出现了大批探子,冒着风雪靠近静游哨探,不知道是什么人,也不知道目的为何。

  秦川一听,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大冷天的,还下这么大的雪,谁他妈闲着没事要来攻打静游?

  这不纯粹找死吗?

  恐怕大军行到半路就得被风雪给埋了。

  秦川没在意这事,只让静游的驻军加强戒备。

  反正现在下着大雪,想派兵过去支援都难。

  ……

  在炮厂呆了大半天,秦川就跟李学境去了枪厂。

  如今枪厂已经组装完成三套镗床,并套上联动装置,在一头骡子的拉动下,三套镗床正咯吱咯吱地钻着枪管。

  除了跟随陈詹造炮的工匠之外,孟家庄所有铁匠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镗床工件,争取在过年之前完成五十架镗床,让燧发枪并步入量产时代。

  ……

  第二天早上,秦川早早地就来到了炮厂。

  今天是那门虎蹲炮拆模的日子。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