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二章 盐场进度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吴堡、葭州、绥德及永宁这四座晋陕交界战略地位最为重要,也最为易守难攻的城池,已尽在秦川掌控之中,三川河以北至后套地区的黄河流域也完全在他控制之下。

  北有阴山屏障,东有内长城和云中山,南有吕梁山,西有神木、绥德、葭州、吴堡等重镇屏护,秦川若掌控的晋西北已固若金汤。

  葭州城大局已定后,秦川便稍微调整了各个防区防务及兵力分布。

  由于明军对河曲及保德州已构不成威胁,所以秦川将冯一龙调到葭州,并将吴堡和绥德的防务一并交给他。

  神木一带防线由山猫儿负责,黄河沿线的多个军堡统统只保留五十到一百守军,其余的全部调入绥德、葭州和神木。

  虎大威则调入鄂尔多斯,既能保护盐场和鄂尔多斯部,又能在北边威胁榆林。

  如今,榆林城已孤悬在外,三面受敌,神木、葭州、绥德以及鄂尔多斯的虎大威随时都可以向榆林发动进攻。

  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在吴堡粥棚的吸引下,陕北地区所有能活着走到吴堡的饥民,几乎都汇集到了一块,许多有地种却填不饱肚子的平民和佃户也纷纷加入饥民大军到粥棚混粥吃,这些人口自然被秦川笑纳了。

  陕北贫瘠大地人口并不多,所有饥民加起来才三万六千余,再加上吴堡、绥德、葭州周边村寨的百姓,这一躺秦川只得了四万五千人口。

  陕北的耕地也不多,以无定河、窟野河等河流两岸的河滩地为主,还有一些季节性溪流地,几乎所有肥沃耕地都是缙绅或粮商的,由于这片地区旅途难行,所以很多关中地区甚至山西粮商会雇人在这一带开垦土地,并雇佃户租种,所得粮食就近卖给边军换取盐引。

  许多佃户去当流寇之后,这些耕地就荒废了下来,而朝廷的屯田不是被侵吞就是早就荒废了。

  拿下葭州城之后,户政司和农政司的官员很快便抵达了陕北,开始统计耕地,安置饥民。

  那三万多饥民大多就地安置,少部分送往鄂尔多斯,参与修盐场或挖煤采矿。

  这一趟所获的粮食没达到秦川的期望,吴堡城一共只收了两万三千石粮而已,城内原有的粮食可忽略不计,绥德和葭州城内也没几个缙绅,包括明军的军粮在内,抄出来的粮食才两千石。

  如果汪赫仑只能提供不到三万石粮,那么这次粮食危机还有五万石的缺口,只能靠通商进口肉食来补充。

  五万石问题应该不大。

  秦川在葭州城只待了一天而已,俘获的明军基本都归降了,王安在见到秦川之后也降了,行政管理会有各司官员来接管,布置完防务之后,秦川便从葭州北上,巡视神木城及沿线几座军堡。

  这些军堡是明军遗留的,秦川不打算在这一带建军堡,攻下榆林防线会往外推,没必要再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