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一章 盐场出货_大明最狠一个山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厘以下。

  同时,他还要扩大产能,巴汗淖盐湖能建至少五条生产线,开发空间满了之后,就跑去开发茶卡盐湖。

  除了精盐之外,粗盐也一样要制,不仅因为粗盐的成本比精盐低很多,还因为腌制咸菜、腊肉熏肉等等都可以用粗盐,平时适当吃一些粗盐对身体也有好处,此外粗盐还能应用到各种工业领域。

  秦川并不担心产出的盐卖不掉,一万个人一天就要消耗一百斤盐,一亿人每天就要消耗一百万斤。

  若能垄断亚洲和欧洲,产能再提高一百倍也满足不了需求。

  ……

  在盐场待了几日,得出第一批精盐成品后,秦川这才启程返回娄烦。

  秋收开始了。

  秦川今年不打算出去劫那些山西老财主,主要是因为腾不出足够多的兵力,明军山西中南部驻有重兵,火炮数量也不少,就算劫得了粮食,也不一定带得回来。

  回到娄烦的时候,正好看到王继宗在娄烦谷地的试验田里查验秋收,秦川便径直打马过去,了解目前的农业发展状况。

  农业为国之根本,比什么都重要。

  娄烦谷地的良田大部分都被纳入了农政基地做试验田,用于育种、试验轮作、间作、套作,还有各类肥料的应用试验、防病虫害等试验。

  这个农政基地已经投入两年了,每一季每一块地从耕地施肥到播种收割,整个过程都做有详细的记录,收集所有能收集的资料,再根据这些资料改良耕种技术。

  王继宗已经完善了几套轮作、间作和套作技术,主要作物是玉米、红薯、土豆、小麦和豆类,新作物中的玉米已经彻底推广开,并成为了治内百姓的主要口粮,红薯可以截秧留种,所以也不缺种子,但这东西不能作为主食,所以耕种面积不如玉米,土豆则仍然缺乏种子,主要是因为繁育的速度在短期内还赶不上耕地的扩大速度。

  至于小麦,以前普通百姓一年到头吃不上两顿白面,因为这东西不如谷子耐贫瘠,产量低,所以百姓都不敢种,但秦川大兴水利后,灌溉条件比以前好了许多,而且为了实现两年三熟,所以很多百姓都在种冬小麦,还有的种油菜。

  轮作制除了能保持土壤肥力之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作物的病虫害,对提高产量有很大帮助。

  肥料方面一直没能取得什么大的进展,王继宗依然在推广丹粪,让农民自己沤制,他还发了通告让治内任何人宰杀牲畜后不要随意丢弃骨头,可以统统打碎了丢进去一直沤粪。

  大致了解情况后,秦川觉得还是得给化工实验室明确目标。

  罗自西和东篱采菊一直在忙他交待的各项任务,现在精盐提纯已经搞定了,三酸两碱也有了,炸药什么的可以先放一放,研究化肥才是最优先的。

  化肥最重要的就是氮肥、磷肥和钾肥,后世的氮肥都是合成氨制成,以现在的工业条件不可能实现,暂时只能靠豆类作物给耕地提供少量的氮,还有吃了豆类作物的牲畜,拉出来的粪便里边应该也含有一定的氮。

  磷肥倒是有点希望,好像要用到硫酸,但前提是得先把磷矿找出来,晋西北肯定有磷矿,关键是秦川不知道它长啥样,不知道哪个是,他之前已经让工业司到处勘察,凡是有长相奇怪的石头统统带回来让罗自西他们研究,只是现在还不知道哪个是可以当肥料的磷而已。

  要是通海的话就不用那么麻烦了,直接去东南亚找个岛运鸟粪就完事了。

  钾肥也有点希望,这东西可以用硝石来替代,好像里面还含有一定氮,简直就是复合肥。

  秦川治内目前没有大量硝石来源,赵满财制火药所需的硝都还要到山洞里面去挖,随着火器装备量越来越大,他的硝石都快不够用了。

  幸好鄂尔多斯很多盐湖中都含有大量的硝,目前工业司正在研究如何开采提炼。

  秦川记忆中,好像叶尔羌地区有大型硝石矿,若能找得到的话,让叶尔羌人采硝来换铁锅和精盐也是不错的选择。

  当即,秦川立马回黑山堡叫来商业司和工业司的人,让他们联合派人前往叶尔羌,花些代价请叶尔羌汗国首领派人寻找硝石矿。

  说不定叶尔羌人本就知道那个大型硝石矿的所在。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