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百七十九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三)_崇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深受感动,亦退让三尺,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现在两家礼谦让之礼都快传为美谈了。”

  李长庚说的眉飞色舞,这可是自己一手发掘出来的官员啊。

  被人传扬出去,他自己的面子上也是有光。

  “你高兴什么?”

  崇祯看着手上的文件,眉头紧蹙,总觉的这件事情不是一件孤例。

  张豪能够如此,是因为自己是大明的礼部侍郎,要给天下人做典范,而且他的俸禄,根本就看不上那点区区三尺之地。

  可别的地方的人,可么有他的这种牺牲自己的觉悟。

  都是俗人。

  哪能把自己手上的利益,拱手相让?

  既然人的自觉不能够让人人遵守,那么法律就是最好的绳索,崇祯想着怎么才能够修缮完整的大明律,来专门解决这方面的纠纷。

  “我手下出了这样的人才,不但能够解决当地的住建纠纷,还能够宣扬咱们大明臣子的光辉形象,难道不好吗?”

  李长庚已经决定让张鹤鸣在报刊上,大力的宣扬关于的张豪的文章了。

  “要不要再题诗一首?”

  崇祯无语的问道。

  “有诗那自然最好。”

  李长庚还没有发现,崇祯说话是的表情。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诗怎么样?能不能配得上他礼部侍郎的身份?”

  崇祯语气和缓的慢吟出一首诗来。

  魏晨不为所动,他是护卫,也没有多少才学,根本不知道其中所代表的是什么。

  杨爱却是眼前一亮,小女孩这个年纪,真是有追求,有梦想的时间点。

  而且她的文学素养也确实不错,很轻易的就理解了皇上说的而是什么意思。

  只有李长庚有些诧异,他是知道皇上不喜欢作诗,而且似乎也做不了诗,最多就是念一段前人的诗词,助助兴,免得冷场了。

  可在此刻,却是眼睁睁的看着,皇上口中蹦出了一首诗来。

  虽然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不会一手好诗。

  可他能瞬间想到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流传的广度,一定是最广泛的。

  “好诗,要是这份事迹,配上这首诗,就能成为大明报刊中的头版头条了。”

  李长庚心中默记,决定等到皇上走了之后,就立刻去找张鹤鸣,都是张家本家,帮点小忙应该没问题吧?

  况且还是正经事。

  “哦,你还想登报啊?就这份和稀泥的本事,你要是登报出去丢人的就不是你一人了,你给我说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解决了吗?”

  崇祯忽然问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那就是这道墙该不该让?

  邻居家占据的那一份根基是不是合法?

  若是其中的关系不理清楚,那么以后两家还会因此而闹矛盾,除非是其中一家,已经因为某些原因在很短的时间内消亡了。

  而且推而广之。

  大明的天下,这样的事情简直多如牛毛。

  要是大家都有这份觉悟的话,那么一开始就不会有人去占根基修房。

  而没有这份觉悟的时候,又该依靠什么?

  李长庚被崇祯这么已提醒,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只是从道德上给了人的一个安慰,仅此而已。

  这就像是现在的建奴和大明对立,中间让出一点地方,从此你不犯我,我不犯你,这可能吗?

  理想中的东西,若是没有相应的律法和相应的手段。

  冲突只是延后而已。

  “你立刻起草一份公文,询问冀州和雍州两地,这样的事事情多不多,当地都是怎么处理的,汇总之后拿过来,咱们一起讨论解决,记得关于老百姓的事情,就没有小事。”

  崇祯少有的严肃的说道。

  杨爱听的是一阵恍惚,在她的眼中原本一份满意的解决邻里纠纷的做法,忽然就成了和稀泥一样的烂办法。

  此时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何为道德绑架。

  总是在怕麻烦之中,寻求道德上的解决。

  要都这么办,要法律干嘛?

  要争斗干嘛?

  别人要了,自己给了就行了,何必去一争长短呢?

  没道理不是?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