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八十七章:盟军反攻_光荣使命193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3年世界局势同样风起云涌,1月初苏军在列宁格勒发动反击,从而成功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九百多天的封锁。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那里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有苏联第二首都之称。。希特勒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再强调要攻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发祥地”--列宁格勒,并狂妄地叫嚣一定要把这个城市‘从地球上抹掉‘。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1940年8月下旬,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在北翼调集了32个步兵师、4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列宁格勒发动猛烈攻势,扬言要在9月1日占领这座重要城市。

  德军庞大的兵力是苏军的倍、火炮是苏军的3倍、迫击炮是苏军的倍、坦克苏军的倍、飞机是苏军的倍。

  陈战斗一开始苏联就陷入了被动状态,随着苏联在整个东欧战场的大溃败,列宁格勒方面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是,炸弹可摧毁列宁格勒人的家园,但摧毁不了他们的坚强斗志,严寒和饥饿也不能。在1941年冬季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列宁格勒人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公路,通过这条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之路”。运进粮食,运出伤员,从而战胜了严寒和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人的企图。

  此后,德军队列宁格勒的军民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围困。为期900天的围城战破坏了公共设施、食水、能源及粮食供应,导致列宁格勒地区空前的大饥荒,造成最多150万人死亡,140万以上的平民及士兵撤离,其中很多在撤离时死于轰炸及饥荒。列宁格勒其中一个墓地就埋葬了500,000名围城战的遇难者。

  在列宁格勒,经济上的破坏及人命损失超过了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广岛市原子弹爆炸或长崎市原子弹爆炸的。列宁格勒围城战被列入世界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

  1943年1月。苏军集中2000门大炮和迫击炮向施吕瑟尔堡地域内的德军阵地进行了2个小时的猛烈炮火打击,随后苏61集团军和第2突击集团军分别从南面和北面发起进攻,经过7天激战,突破德军阵地纵深14公里。列宁格勒和沃尔霍夫两个方面军在1号和5号工人村胜利会师,从而突破了德军对列宁格勒长达17个月的围困。

  在打破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围困不久,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