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74 章 协和性理论_穿书后我又穿回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乔哥哥弹都鸦雀无声的,我就站旁边听,那塞上曲被他弹得……”

  想了半天没想到合适的形容词,小春憋出了两个字:“绝了!”

  ……

  休息室里,应文林拿出民乐团的宣传册放到许乔跟前,在他翻的时候问道:“你刚刚也听了会大家训练,感觉怎么样?”

  许乔沉吟了一下说道:“技术上都挺不错的。”

  毕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苗子,各个基本功都在。

  应文林点头:“是啊,乐团里最年轻的就是小春,那也摸了乐器十三年了,其他人基本都在十五年往上跑。”

  十多年功底摆在那,又本身天赋不错,演奏上自然没话说。

  “只是能撑得住大场面的还是少,老一辈都退了,中间有些断层,这些小辈还差点火候。”应文林看许乔缓慢翻着宣传册,坐在椅子上,听着隐约传来的乐声,叹了口气,“还是先前跟你说的,民乐团在国际上表现差了一筹。”

  “以前我老师去各个国家音乐厅演出,独奏,好家伙,一个人抵得过一个乐团,那真是长脸啊。”

  “现在老师们都退了,我们这些人呢,开始搞什么民族交响乐。”

  应文林摇了摇头:“你三弦琵琶这些都会,肯定也是知道的,咱们民乐在合奏上有劣势在。”

  “民乐是个体突出。”许乔接了一句。

  “是啊,在咱们的传统音乐体系里,哪有什么交响一说呢?民族交响音乐?呵,那交响乐本身就是西方音乐的产物,是以西方审美作为标准的,参加这个交流会……”应文林按了按太阳穴,“对这些小辈来讲各方面都不容易。”

  许乔明白应文林的意思。

  相比于西洋乐在音乐厅里整齐有序的合奏,民乐给人的印象大多还是自立门户。

  西洋乐在合奏乐器配置上有统一的模式、固定的范式。小到二十人左右的小管弦乐队,大到一百多人的交响乐队,都有其标准化的编制。

  在演奏上,气势与共鸣不用多说。

  而中国传统乐器以高中音为主,缺少通奏低音,这就需要引进西方的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和贝斯来加强低音声部,包括发明低音键笙、低音唢呐等等来改进。

  “近几年民乐团改革很多,说是和国际对标,结果改来改去,倒像是个山寨版的交响乐团了。”应文林自嘲一声,“咱们民乐有时候被人称为草台戏班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民乐的优势很明显,乐器个性强,单个乐器就有极强的表现力,琵琶、三弦、二胡等等都可以构造出丰富奇谲的旋律。

  但这同时也是它的劣势所在。个性强,包容性就差。

  大多数民族乐器创造的最初目的就不是合奏,在合奏上比起西方交响乐团肯定是竞争力差得多,节奏上意境上,都得慢慢磨合。

  应文林脸上表情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遗憾: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