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第一_大秦:布衣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乱象之际,寻求治世之变而立的,连孔夫子都在寻变,你们何来资格辱没求变者?”

  “谁人不知墨守成规,便能少犯错?”

  “但正是百家有着自己的执念和坚守,有着对天下的热忱,他们才这么积极的求变,正是有着华夏列位先贤的积极求变,华夏才能从茹毛饮血,进入到刀耕火种,再到如今的礼乐俱全。”

  “你们不感念华夏先贤的求变,反倒故步自封的自以为是。”

  “儒家的堕落正是因你们而起!”

  “天下礼乐,从不是生来就有,也不会因你儒家而兴。”

  “你儒家推崇的王道乐土,只是孔夫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想要实现,靠的不是在高台上张张嘴,引经据典,也不是像你们一般好逸恶劳,四体不勤,而是靠天下民众齐心协力的努力和奋斗。”

  “孔夫子是华夏列位先贤中的一位,只不过你儒家把孔夫子捧得太高了,不仅给其镶了一副金身,给了一个圣人称谓,甚至还想借孔夫子之言,把你们的一己之见强加到世人身上。”

  “你们不觉有些过分?”

  “在你眼中,天下皆错,唯儒家独醒。”

  “还说不修王道,就是摒弃文明,就是陷天下于一片蛮荒?”

  “天下文明,若论大成,当形成于周朝的五百余年间,而你儒家才成立多久,岂能把三代的王道之政都归于儒家?”

  “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我才学浅薄,依我看,真正欲使天下蛮荒者,不是别人,正是源自孔夫子,正是你们儒家,儒家以往攻讦大秦新政时,打的便是王道大旗,一贯也以替民众呼吁文明自居。”

  “孔夫子有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还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儒家从孔夫子开始,便没有把天下民众同等看待。”

  “儒家的仁,是贵族之仁,带有先天偏好,治政之道,大秦若真把治理天下的重担交给儒家,就你们这种只会咬舌鼓吹,一味迎合权贵的学派,那才是真要陷华夏于文明不复。”

  “孔夫子当年为政鲁国,仅仅七日便诛杀了少正卯,如此急不可耐,哪有半点容人之量?被你们彪炳为圣人的孔夫子尚且如此,若是儒家一旦为政,恐不日便会诛杀论敌,唯我独尊了。”

  “孔夫子容不下少正卯七日,但法家却已容了百家五年。”

  “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今日,你儒家博士还以文明面目来教训我,何其可笑?”秦落衡看着一众儒家博士,无奈的摇摇头。

  他对孔夫子并无恶意。

  只不过儒家太喜欢标榜孔夫子了。

  遇事不决,孔夫子曰。

  叔孙通站在殿内,额头汗水涔涔直流。

  他很想反驳。

  但却不知该如何开口。

  因为秦落衡很奸诈,他没有针对儒家,而是直接针对的孔夫子,他们儒家把孔夫子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