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重重迷雾_一个屌丝大叔的逆袭成长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手机端高中三年,王宇恒的成绩仍然是中等,他就有这个适应能力,不管是靠什么方法入的校门。但凭这个水准想进入重点大学,再挑个好专业,希望还是不大。高考是全省统一判卷,其严密程度几乎是无空可钻的,只能凭自己本事,考上哪算哪了。报志愿时,他选择了天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这就是重点大学里的好专业,只不过它虽在化工领域内有名,但这个专业本身是不诱人的,毕业分配到化工厂的概率很大。好在他报的是本市一家大型化工设计院的委托培养,这几年陆续在天大招生,当年招两个名额,每个名额设计院要向大学支付两万五千元的委培费。该院那几年的效益极好,设计任务多得忙不过来,且不少中高层领导是天大毕业的,才会花此大头钱。学生毕业后直接进设计院工作,而不用担心被分到化工厂。但当时有些人不喜欢委托培养的方式,尤其是优异生,觉得大学生的名分似乎打了折扣,而且一旦考上就如同签了卖身契,毕业时就没了人身自由。他们不报倒减轻了竞争压力,只是他们没想明白,卖身契是早晚都要签的,跟谁签都是签,只不过早签了四年而已。能定向回到本市的大型设计院,对化工专业来讲实属好事。

  高考分数出来了,非常遗憾,在报该志愿的人当中,王宇恒排在第三位,因为只招两个人,所以没希望了。但母亲并没有绝望,而是焦急地翻阅相关记忆,逐页搜寻可利用的线索,终于想起当年读高中时,一位很要好的同学有个小姑,与她们年龄接近,母亲那时常去同学家串门,和同住一院的小姑一起玩,处得很好,母亲也随着同学管她叫小姑。小姑后来和一位搞核化工的人结婚了,小姑夫常年被封闭在一个隐秘的山沟里,不但两地分居,缺少自由,生活艰苦,还有受核辐射的危险。小姑到处求人,想给小姑夫调回本市,但根本找不到好位置,更无对口单位,母亲也曾陪她跑前跑后。小姑有些动摇,几乎放弃,倒是母亲坚定了她的信心,说总不能这么两地分居过一辈子,就是回来扫马路,也得先把人弄回来,然后再慢慢想办法,凭他的大学文凭,又能吃苦,不信就总也找不着合适的工作。小姑听从了母亲的建议,托人将小姑夫调回到本市这家化工设计院,不过不是搞设计,而是在后勤做一名小职员,放弃了本专业,这在这种技术性单位是没有太大前景的。后来两家多年没有联系,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小姑夫,托他找院里相关人员想想办法。

  母亲很快通过老同学找到了小姑家。多年未见,大家自然感慨而亲热。母亲对小姑夫说明来意,巧得不能再巧,小姑夫目前正在人事处工作,而且这几年一直负责院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