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七十八章 崇祯要赖账_逆天换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也不致饿死啊!

  封赏啊?!崇祯吹完大话,又头痛起来,轻揉太阳穴,喃喃地说道:“从目前的统计看,东江军斩首已过四万。平定全辽,首级怕是要超过十万了吧?”

  赏功银,每颗人头五十两;现在就欠了两百多万,按十万算的话,岂不是要五百多万两?

  王承恩暗自咧嘴,知道按照这个数目,的确是一笔不菲的钱财。可要细算的话,东江军能够平定辽东,甚至是提前完成,朝廷还是赚了。

  只不过是一下子投入,相比于每年的零揪,确实显得数额巨大,让人肉痛。

  王承恩知道皇爷的难处,可这赏功银却是不能赖账的。那可是实打实的功劳,不同于纸面上的吹嘘和谎报。

  每颗人头,都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夺来的。

  这不同于占城夺地,可以灵活地赏赐加封。这也不同于饷银,你拖欠克扣,也可以慢慢地补。

  特别是平辽这般的大事,胜利之时必然要大肆庆祝,犒赏三军。连赏功银都拿不出,朝廷是想让其他军镇认为是过河拆桥,是言而无信?

  “万岁,奴婢以为,这赏功银或许可以缓发,只要毛文龙和郭大靖体谅朝廷的难处。”王承恩试探着说道:“在辽东,他们不是一直用辽钞吗?”

  崇祯眨巴眨巴眼睛,若有所悟,缓缓说道:“王伴的意思,是让他们先替朝廷垫上?”

  王承恩笑着说道:“只要他们忠心报效,岂能不为君父分忧?”

  崇祯脸上现出几分尴尬之色,这话说得好听,可他信誓旦旦地说不吝封赏,可连赏功银都拿不出,到底还是言而无信。

  “万岁可让方正化去与毛文龙和郭大靖来商洽,辽东重建,想必他们也少不了朝廷的支持和援助。赏功银分期发放,也能接受吧?”

  崇祯想了想,微微颌首,算是接受了这个建议。通过方正化来说此事,免了他这个皇帝的尴尬。

  再者,王承恩说得也有道理。辽东重建,不仅需要钱财,还需要人力,以及其它的资源。到时候,朝廷多给予方便也就是了。

  “东江镇能用辽钞,我大明却再难用宝钞了。”崇祯心中叹息,很是无奈。

  本来,如果政府信用仍在,发行纸钞也不失为缓解财政危机的一个手段。

  但现在的大明朝廷,既无足够的金银准备金,也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粮食,来保证纸钞的币值稳定。

  再加上宝钞已经败尽了明廷的信誉,从上到下,大明的社会阶层哪还对纸钞有信心?

  东江镇所发行的辽钞,因为只在辽东一地使用,又与粮食的价格挂钩,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军民们的信任。

  何况,还有辽东广袤肥沃的土地押底,就是再多发行一些,也不会对币值造成影响。

  其实,崇祯不是没研究过东江镇的治理和经营模式,但大明现在的状况,却难以实施。

  请收藏:https://m.zhongkan.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